记者 姜曼 通讯员 刘树业 王小彤
比起普通病房,人们显然对神秘的重症监护室更怀有一丝紧张和畏惧。
(资料图片)
滴滴哒哒各种高端仪器设备声、穿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医护人员、以及24小时的灯火通明照亮每个角落……在临沂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,时刻能感受到“性命相托,责任大于一切”的科室氛围;与死神角逐,为生命载重,在抢救生命的“主战场”,重症人用实干精神创造新生奇迹。
重症是一门要求自我管理的学科
更需要医护人员的慎独、奉献精神
“重症医学科的教材只有那么一本,但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。”重症医学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、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刘清敏从2012年医院开始建设重症医学科开始,便从急诊转岗到这里。这里整日面对的是危重症患者,需要综合的医学知识应对各种患者突发的状况。
“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和专科ICU还是不一样的。像神经内科ICU、神经外科ICU发展得非常好,有非常好的定位。他们把自己的重症患者放在一起管理得非常好。但一旦出现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的时候,一般都会转到重症医学科。”刘清敏说,重症医学科和专科ICU发展都做好定位,两者相辅相成。
抢救重症患者不仅是技术活,也是体力活。器官功能支持治疗、气管插管、呼吸机治疗、血液净化、俯卧位通气、超声检查、吸痰、输液等,面对高强度的工作,唯有坚持才是胜利。
从事重症这么多年,刘清敏最大的感受是,重症医学科学习的压力、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慎独精神都至关重要。“在这里,没有‘下班’的时候。人下班了,心下不了班。和普通病房不一样,心不在病人身上,就极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。”
每一个班次交接班,对于患者都相当重要。作为科主任,刘清敏重点在把握大方向上,在诊断、综合管理、细节优化等方面,确保团队方向一致。所有专业中,医护配合也相当重要。每个人并不是单打独斗,独立作战,而更讲究团队协作。例如患者气管插管后,护士必须要知道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;插上一个神经脉必须立马预防导管性相关性感染……在救命的同时,还要避免造成第二次伤害。
重症是一个学科协作的平台
努力发挥个人最大优势,打造硬核团队
重症医学科是实现重症患者集中救治,减少医疗资源的投入,提高治疗水平,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地方。这里的医护人员每人身上都有“十八般武艺”。每次面对患者都相当于一次实战考试。技能的训练,如插管、血液净化等都是考试的一部分。此外,还需要用心,知识层次一定要宽、广、深,这样才能将病人安然无恙的送到患者家属手中。
医学每天都在进展、优化,这就要求医者必须在原有技能基础上,逐渐优化自己的知识层次。这也要求重症人每天都要学习,搭建平台所需要的东西,知道所有学科最新进展。“我们需要知道心外科这个手术怎么做,做完之后需要我观察什么;神经外科的手术怎么做的,做完之后需要我观察什么、治疗、检测;胸外科、心内科病人特点是什么,新的进展是什么,需要我准备什么器具。”刘清敏说,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普通病房的建设不一样,所有的临床思维是相通的,对病人的理解、对家属的沟通也必须是相通的。
和检验科、病理科、麻醉科是一样,重症医学科也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平台学科。个人技能越全面,在这个平台上站的主角就越多,刘清敏则希望越来越多的主角站在这个平台上。“我们搭戏台,锣鼓家什越多,做的越多,唱的大戏就越大,才更利于患者的治疗。”现在,该学科像体外生命支持技术,如ECMO、血液净化、人工肝、人工肾、机械通气……都发展得非常好,能够承担几乎所有重症患者的平台学科的搭建,为其原发病提供最佳的抢救时机和手段,或者为术后原发病的患者,提供恢复的时机。比如,有些休克程度很重的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,使用ECMO后才给了心脏救治的时机;有的患者各个器官功能衰竭,做着体外生命的支持,可替代一段时间。
为了完善知识体系及思维体系,科室利用钉钉教学开展风雨无阻的“周三业务学习日”活动,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会议进行培训。
重症医学科个人的成长,是站在医院的平台上。“平台很重要,医院给与大家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。无论是思维体系、知识结构、先进技术、做人做事格局上……在一群优秀的人中,学到的也会更多。”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,更注重慎独精神。
在这里,每个医护人员都严谨自律,更注重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。除了承担科室的学科发展和学术课题外,刘清敏还时刻关注科里每个人的性格及特质,为人才梯队、科室发展、优化工作流程做储备,把重症医学科的内涵建设做上去,“每个人必须都很强,有一个短板,重症医学科都发展不起来,”发挥个人最大的优势,打造硬核重症团队。
科室始终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,2022年、2023年各申请一项新技术新项目,并申请了2项省级及市级继续教育学分,联合上级医院参与科研项目1项。
刘清敏个人也坚持不懈的努力,带领科室创建学习型科室, 3年内书写SCI论文2篇。承担临沂市重症质控中心副主任职务,协助质控中心周廷发主任的工作,促进临沂市的重症学科发展。
重症是件良心活
将目光瞄准省级重症医学区域医疗中心建设
刘清敏身上有不服输的特点,力争要在该专业做最优秀的医生。
如果一个人的初衷是做一名好医生,那就能为患者做很多事情。“我要保证每一次,我都能为救治的患者提供最正确、最优化的治疗方案,都能对他们负责。这是作为医者的初心,也是责任。”“家属将病人交给我们,并且不能在病房内陪护,如果不能将心比心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病人身上,重症医学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。”刘清敏说,重症更是良心活。
良言一句三春暖。作为一名好医生,仅凭技术好不行,患者的心理同样需要关怀。刘清敏愿意站在病人家属的角度去沟通问题,换位思考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医德医风赢得患者的信任。同时作为临沂市政协委员,刘清敏时刻牢记自己身上的担子,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,并积极建言献策,在2022年临沂两会期间,她积极提案,建议设立后ICU病房。
春天播种,秋天收获。以最短的时间,花最少的钱,让病人好起来,是医患双方的最终目标,也是职业的底线。“我们面对的是人,不是机器。”刘清敏说道。
临沂市人民医院一直重视重症医学科发展。早在2003年,解放路院区16楼急诊ICU14张床位就承担了全院ICU的功能,发展到如今64张床位凝聚了所有临沂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人的心血。
作为一门新兴学科,2009年,国家在重症医学建设上才有了建设标准。2012年6月重症医学科成立;2019年4月重症医学科一病区、二病区成立,周廷发任科主任。嗅觉敏锐的刘清敏作为当时医院外出进修重症医学较早的人,2007-2008年在上海长征医院进修。回来之后,将最先进的重症理念运用到临床。并且坚信重症医学有非常大的发展前途。
现在,无论是学科建设、专业技能、学科分化、人才梯队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贡献。借着国家大力发展重症医学的东风,集全院之力,该科2021年12月获得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。
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,在周廷发主任的带领下,经受住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,10年来重症医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。近3年重症医学科获得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、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等称号,并获得2022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地级城市医院30强。
为响应国家号召,他们现在将目光瞄准省级重症医学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上,力争为沂蒙老区人民创作更多奇迹。
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症患者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,是与希望最近的地方。和时间赛跑、与死神战斗,是这里的日常。瞬息万变的病情全靠重症人留心观察,一丝不懈怠。在护佑患者生命的奔跑道路上,他们从未按下“暂停键”。
标签: